第三期芙蓉湖畔对话——教育•性别•公平•未来 如期举行
发布时间: 2017-11-22   浏览次数: 594

第三期芙蓉湖畔对话——教育•性别•公平•未来 如期举行

1116日晚,第三期“芙蓉湖畔对话”在厦门大学克立楼三楼报告厅如约开讲,主题是“教育·性别·公平·未来”。本期对话由厦门大学工会、厦门大学妇女委员会、厦门大学团委、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共同主办。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赖虹凯,副校长、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詹心丽出席活动。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甚至过道上还有几位同学坐着。

一阵悠扬欢快的笛声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和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江云宝教授、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叶文振教授、教育研究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武毅英教授、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主任彭丽芳教授应邀担任本次对话嘉宾,法学院副院长何丽新教授担纲主持。主持人介绍出场嘉宾的过程中,就掌声四起。


 “更好的教育”是众人的期盼。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是社会公平的要求和体现。本场对话围绕下列三个问题展开主题讨论:性別与学科专业特色、性别与人才培养、教育公平与两性发展。  

关于性别与学科专业特色问题,嘉宾们讨论了当下高校中不同学历层次学生中的男女生比例、男女各自的学习优势、两性学习行为差异等问题和现象。江云宝教授指出,在他所在学院和专业,学业上,男女并无差别,物理化学是最难学的,男生女生学起来都同样难受;他表示,的确应关注到性别,女生就是女生,男生就是男生。武毅英教授提出,两性在思维特点和心理特质上存在差异,女性偏于感性,男性偏于理性,这两种特性各具优势。这种差异会影响到男女生对于学科、专业的选择。叶文振教授强调男女平等,认为“女生只擅长某些学科”的看法是一种性别偏见。

探讨性别与人才培养问题时,嘉宾们从父母引导子女职业选择、考试选拔制度切入,又探讨了近些年大学女生录取率高于男生、高考状元中的女生数量远超男生的现象。叶文振教授以他的小女儿当牙医为例,倡导让孩子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相应学科,高等教育不应设置学科疆界;他认为,女大学生数量大于男生这一现象是现代化的体征之一。武毅英教授分析了中美两国的考试选拔人才的机制,认为目前高考科目的设置似有利于女性,但更高端人才选拨机制似有利于男性胜出。

关于教育公平与两性发展,嘉宾们共同指出,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教育公平,既是强调获得教育的机会和资源的公平,又是指获得教育回报的公平。针对主持人抛出的有关研究成果显示目前女性就业薪资低于男性这一问题,各位嘉宾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彭丽芳教授表示,从管理学角度看,职场上的女性需要付出比男生更多努力,是因为女性就业之后,面临婚姻、生育等问题,要扮演更多角色,而企业是一定要考虑成本的,如果妇女的生育成本是由企业来负担,企业必然会压低女性的薪资。江云宝教授认为,对家庭的贡献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女性不能过度牺牲自己时间和放弃追求美丽的权利。叶文振教授强调,职场的性别歧视问题应该予以重视;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女生对性别歧视的辨别力,提高女生应对职场不平等待遇的能力。武毅英教授也强调了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主持人又提出“高等教育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及两性差别日趋模糊问题。叶文振教授表示,人是情感动物,有情感需求,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科学界和学术界应展开更多的探讨,不走极端化。

在对话进行中,同学们通过工作人员向嘉宾老师们提交了许多问题卡。老师们认真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们一致强调了性别意识的重要性、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叶文振教授引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的话传达其心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人才为王的时代,一个国家或企业的竞争力将前所未有地依赖于创新能力。这个时代的赢家必将是那些懂得接纳女性并助其发挥潜能的领导者。”他号召未来应当提高女性接受教育的程度,增强女性的信心,多关爱女性,大家要对未来教育公平充满信心。

整场活动,主持人的问题有层次、有深度,嘉宾们的陈述有交锋、有激情,观众的提问有难度、有水平。同学们表示,此次论坛加深了他们对教育公平、性别平等的理解,这种多角度、跨学科的讨论与交流,对于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都大有裨益,有学生当场表示,要考虑学位论文就写本专业与性别有关的话题。这场“芙蓉湖畔对话”,为在场师生呈献了关于教育与性别的一场思想盛宴。

对话结束时,我校党委副书记赖虹凯,副校长詹心丽给嘉宾和主持人颁发了活动纪念牌。

(文\章韵洁 图\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