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概况
发布时间: 2013-06-30   浏览次数: 2982

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概况

 

 

 

所在地:福建省厦门市

成立时间:2006年6月

成员人数:50人

负责人:2006年6月-2013年3月陈力文(厦门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2013年4月-2018年6月詹心丽(厦门大学原副校长)

2018年6月——邓朝晖(厦门大学副校长)

联系人:秦红梅

 

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妇女基地”)是厦门大学与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合作共建单位。妇女基地以公共事务学院为行政依托,整合厦门大学工会妇女理论研究会和厦门大学福建省女性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力量,集合了全校从事女性学研究的专业教学科研人员共50多人,组建“性别社会学”、“性别与文学”、“性别与法学”、“性别与哲学”、“性别与教育学”、“性别与公共管理”等六大研究团队。2008年9月成立了厦门大学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性别研究与教学合作中心。基地致力于打造重要平台实现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厦门大学、福建省乃至全国妇女/性别研究、教学、科学建设及人才培养,在全社会推广先进的性别文化。

全国妇联非常重视和关心我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云先后到我校视察,充分肯定了我校妇女理论研究工作的成绩。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组织奖,2011年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2013荣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学术会议和培训活动:

2006年11月,和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联合举办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性别平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研讨会,这是中国妇女研究会首次与妇女基地合作,并在高校召开的年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佩云莅临会议并给与指导。2008年7月,举办“女性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美国、荷兰、汤加等7个国家的女性学者和厦门大学13个教学科研和行政单位的30多名女性学研究者共同研讨。2010年12月,举办“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性别理论发展”学术研讨会,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云出席开幕会并做重要讲话,要求进一步加强妇女理论研究,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2012年11月举办“第三届全国高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十一所高校基地的代表共聚一堂,商议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的发展议题。

妇女基地非常重视理论宣传和干部培训。2007年6月,妇女基地与福建省妇联合作,成功举办了“福建省妇联执委和市、县(区)妇联主席高级研修班”;2008年8月,举办了“福建省女企业家能力拓展培训班”;2008年10月,举办广东汕头市“中青年妇女干部培训班”;2011年与贵州省妇联、重庆市妇联合作,对妇联干部进行培训;2012年,受全国妇联系统各单位的委托,开设了全国妇联执委研修班、全国妇联组工系统研修班、福建省妇女工委系统研修班、太原市妇联研修班、郑州市妇联研修班、广西妇联研修班、广东妇联研修班、南昌市妇联研究班等研修班。培训工作不仅得到了参训学员的认可和好评,而且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与肯定。

 

 

课程与学科建设情况:

厦门大学已经在哲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方面形成女性/性别研究力量,开设相关课程45门,包括女性主义方法论、女性与文学、女性与经济发展、性别社会学、女性参政、性别与法学等多学科,已形成涉及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课程的全方位女性/性别学课程体系。

2007年,我校社会学博士点开始招收第一届女性社会学的博士生,2008年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招生女性发展硕士生。2012年,教育部又批准我校“妇女/性别研究”成为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在公共管理、中国语言文学、法学、教育学和哲学五个一级学科招收妇女/性别研究方向的博士生。2010年,在厦门大学“985工程”(2010-2020年)建设规划中,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以社会性别与公共事务方向被纳入公共事务学院的公共管理学科,妇女/性别研究作为学校新的学科增长点,已朝着步入学科发展主流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主要课题研究:

妇女基地成立以来,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5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台湾女性文学史》(林丹娅),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女性主义公民资格与社会正义》(宋建丽);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研究》(王宇),全国妇联委托项目《国内反家庭暴力立法研究》(蒋月);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在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中发挥妇女作用问题研究》(李明欢)、《福建省高层次女性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徐延辉)、《福建省流动妇女性传播疾病知信行的调查研究》(王德文)、《福建省农村“留守妻子”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对策研究》(石红梅),《女性自主创业模式及其政策支持研究》(石红梅),《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石红梅);985工程项目《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与女性发展研究》(赵叶珠);国际劳工组织、全国妇联和省级妇联资助项目《经济下行中青年流动妇女的流动现状及研究》(李明欢)、《防止以劳动剥削为目的的拐卖基线调研(福建)》”(李明欢);省市妇联委托项目《福建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修订研究》(蒋月)、《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研究》(蒋月、潘峰等)、《金融危机对外来女工生存状况的影响研究》(徐延辉)、《闽台妇女交流与促进研究》(蒋月)、《厦门市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和《厦门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编制工作(李明欢)、《农村流动妇女的教育需求》(赵叶珠)、《先进性别文化课程建设与女性发展》(石红梅)、《金融危机对福建女企业家创业的影响》(石红梅)、《小额贷款对农村妇女创业影响研究》(石红梅)、《女性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石红梅);福建省委宣传部重点委托项目《进城务工人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研究》(蒋月);厦门市社科重点项目《厦门市统一社会救助立法研究》(蒋月)。

 

 

主要研究成果:

妇女基地成立以来,我们共出版有关女性研究的专著28部,发表有关女性/性别研究论文200多篇。出版《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学术文选》、《厦门大学妇女理论研讨会论文选集(1997-2010)》,富有积累的学术成果和理论沉淀,为进一步推动妇女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妇女基地研究人员还积极推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修订和宣传,参与《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修订和宣传。同时,妇女基地研究人员积极参与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女性研究的互动与发展,召开海峡两岸高校女性学教学与研究推进研讨会,两岸教学与科研人员互访,为海西建设出谋献策。

 

 

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编:361005

话:0592-2180406

电子邮箱:xdfnjd@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