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可能越来越少
发布时间: 2015-12-30   浏览次数: 281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但女科学家可能越来越少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贾敏

   12月22日,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9位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在普遍热烈的赞誉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中科院之声 在微博上发布这条新闻后,有网友评论质疑这些女科学家是靠“关系”拿奖的;也有人问,她们一天工作多长时间,有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家人?

 
    23日,《环球时报》微博发布了“她们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文,介绍了9名获奖女科学家的简历,令对她们学术成就的质疑不攻自破。
 
获奖的9位青年女科学家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彭新华、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胡海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王玲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吴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旺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教授杨倩。她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宇宙空间的物理探索、神经细胞的基础研究、量子计算、利用流星余迹通讯、情绪解码以及癌症治疗等方面。
 
   《环球时报》文章中还指出那些关心女科学家怎么“带孩子”的提问者是“直男癌患者”,同时贴出网友“嗜睡毛球”的回复反问“男科学家一天得工作多少小时?有时间陪孩子和家人吗?”
 
    事实上,关心女性科研工作者能够履行好家庭义务这类性别偏见,不仅仅在中国存在,国外也并不少见,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向前一步》(Lean in)一书中也提到女性常被要求家庭和事业兼顾,但从来没人这么要求男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社会性别偏见不仅仅存在于观念中,更加渗透到现实层面导致了包括科研领域在内的公共领域中女性的不断流失。柯晗发表在《城市画报》11月刊上的“女科学家和你都在逐渐消失”一文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柯晗在文中说到,英国平权联盟有一个专门表彰高校院系对奋战在科学领域的女性支持度的奖项叫做Athena SWAN,包括牛津剑桥在内的143所英国大学都是Athena SWAN契约联盟的成员。今年她所在的大学也有一些院系获奖,邀请的演讲嘉宾是爱丁堡大学工程学院的一名女科学家,但讲座中关于有关科研领域女性流失的数据却不容乐观。
 
有关数据显示,女性对理工科的热爱并不逊于男性,但女性的数量却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逐渐减少,个中原因无一指向天然偏好,全部来自社会性别压力,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女性“应当(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这类看法,同样的原因也造成从博士到教授阶段,女性数量骤减。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同等的学术能力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在学术界获得工作机会。
 
    事实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2004年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设立之初,就是有鉴于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实践的女性科技工作者队伍流失现象明显,是欧莱雅-联合科教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延伸,每年评选9位在基础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其中至少有1名(不限于1名)来自西部地区,向每人颁发奖金10万元人民币。
 
    正如新浪微博网友“很明显这是一个马甲”总结的那样,“中国并不缺乏女科学家,缺乏的是女权的平等,有多少女性科研人员在世俗的压力下选择了家庭放弃了科研,能坚守科研岗位的女性,必定有坚强的意志和一个支持包容她的家庭环境。”希望社会各界在对本次获奖的9位女科学家表达祝贺的同时,也能为更多的职场女性逐渐营造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