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召开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19-07-12   浏览次数: 464


201979日下午,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座谈会在主楼215会议室召开。副校长、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邓朝晖,原副校长、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原主任、校友总会副理事长詹心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原常务副主任林丹娅,社科处处长高和荣,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叶鹏飞,档案馆馆长石慧霞,以及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下属各中心主任和部长等出席会议。校工会副主席、校妇委会主任、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蒋月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介绍了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妇女研究基地”)领导班子调整情况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并同意邓朝晖副校长兼任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校工会副主席、校妇委会主任法学院蒋月教授妇女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管理学院教授彭丽芳、人文学院教授王宇、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叶鹏飞、招生办副主任刘艳杰兼任妇女研究基地副主任;社科处处长、公共事务学院高和荣教授妇女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社会与人类学院副院长徐延辉教授、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彭莉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建丽教授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及各研究中心和组织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相应调整。


首先,詹心丽回顾了在任期间妇女研究基地的工作。在过去六年中妇女研究基地坚持多渠道传播先进的性别意识,想方设法推进性别研究,着力培养相关人才,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有效地促进性别平等。她衷心感谢全体妇女研究基地成员付出的努力和所作贡献!祝愿妇女研究基地在新班子的领导下做得更好,取得优异成绩!  

与会老师围绕妇女研究基地现有成果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交流,提出了诸多好建议。妇女研究基地工作要坚持与时代同步,切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和大主题,汇聚有关学科和相关老师的研究力量,做出有影响力的大课题,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决策突出海峡两岸研究的厦大特色,拓展与台湾地区的大学和学者之间合作,深入研究女性参政议政、两岸婚姻家庭等问题;以互联网为切入点,研究新时代女性地位,将女性研究与国际接轨;加强跨学科研究,举办专题研讨会、研习班,深化学术交流与对话,分享研究成果,增强厦大妇女研究基地的影响力。

高和荣提出妇女研究基地的工作应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整合,鼓励申请国家社科、教育部以及其他部委及群团组织的项目,多开展学术会议,汇集国内外学者进行专题研讨,提升影响力。他表示学校社科处将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

最后,邓朝晖对上届妇女研究基地领导班子努力付出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带领新班子成员一起,在保持原有成绩基础上,在各位研究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的优势,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和先进性别文化的传播。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承担使命责任,把握时代主题,瞄准理论前沿,突出海峡特色,加强交流合作,从多学科、跨学科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研究;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妇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深入开展实证调研,关注女教职工发展,关心女大学生成长,开展主题论坛,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性别平等;三是加强学科建设,推进课程建设,开展特色培训,为妇联系统、企事业单位,培养更多优秀女性人才,推动女性发展;四是争取资源支持,建立长效机制,保障研究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共同推进妇女/性别研究创新发展。

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是全国妇联在高校设立的学术机构之一,成立于2006年。近六年来,妇女研究基地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先进性别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妇女研究基地以海峡两岸比较研究为主要特色的项目被列入学校“繁荣计划”,获准立项 15个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文丛》,系列丛书正在出版进行中;举办了“性别平等与家庭建设”、“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改革开放40年妇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五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妇女分论坛”等学术研讨会;2014年获学校批准设立"妇女/性别研究"交叉学科专业博士,这是全国第一个,目前已招收“妇女/性别研究”交叉学科博士生5名;创办《妇女/性别研究》集刊,已出刊五辑;精心创办了“芙蓉湖畔对话”跨学科论坛,已在思明校区和翔安校区举办了六期,并产生了很好的反响,还根据对话录音整理出版了《对话芙蓉湖畔》,有效地传播了先进性别文化。

(文/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图/宣传部庄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