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芙蓉湖畔对话“百年·性别·育人·创新”精彩纷呈
发布时间: 2021-06-06   浏览次数: 45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为增进厦门大学师生了解百年变迁中的妇女发展历程,促进性别平等,5月25日晚7时,以“百年•性别•育人•创新”为主题的第九期芙蓉湖畔对话,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如约举行,带领听众进入性别世界,回顾百年女性发展史,感受不同学科专家对性别的理解与魅力,探讨妇女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解决之策。本期对话由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校工会、校妇委会、校学生处、校团委联合举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工会主席、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邓朝晖,原校党委副书记陈力文、赖虹凯,原副校长詹心丽等领导和师生约300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同时有238人在线上收看了该场对话。

本期对话的四位主讲嘉宾来自我校不同学科,他们分别是:张侃,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蒋月,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厦门大学妇委会主任;方亚,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MPH中心主任,卫生技术评估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纪荣嵘,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南强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厦门大学档案馆馆长,教育史博士石慧霞担纲主持。

石慧霞介绍了女性在厦门大学百年发展中的光辉奋斗史,讲述了厦门大学在推动女性发展上取得的重要成就,并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为开场,拉开了本次对话的序幕。

对话交流聚焦于百年妇女发展与贡献、性别与育人育才、性别与管理和创新三个议题。首先,张侃介绍了厦门大学女性奋斗史,赞扬了厦大女性自强不息的优秀特质。蒋月简练地梳理了我国法律中的男女平等进程,说明我国已建立了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方亚教授讲述了近现代女性医疗人工作者的英雄事迹,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女性医护工作者做出了伟大贡献。纪荣嵘说,他的导师是一位优秀女性,深情回忆起从硕士到完成博士的8年学习时间里,恩师从学术、生活、人格上给予的积极影响,赞叹导师的细致、温柔、坚强特质。之后,以性别与育人的讨论中,嘉宾们就不同性别的学科选择、教师特质、培养方式等问题发表了各自见解。蒋月以女性受教育为切入点,对比了新旧中国妇女受教育情况,强调接受良好教育对于女性成才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张侃教授举例讲述了女性受教育的历史和优秀女性教育者的事迹;方亚从立德树人、实践育人、个性化育人、综合育人四个方面分享了育人工作的心得体会;纪荣嵘解释了学术团队中男女搭配的重要性,认为女教师在教育的细致柔和具有独特功效和魅力。再者,在性别与管理创新议题之下,嘉宾们谈到了社会制度对女性发展的重要性。张侃认为,高校制度的完善需要两性相互理解与共同努力;蒋月指出,基于男女生理差异和性别偏见带来的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客观存在,呼吁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个人、家庭、用人单位和社会都应当倡导和支持妇女全面发展;方亚认为,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创新将从新的角度推动性别平等发展;纪荣嵘展望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对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的现实性,强调女性在教学、研究中具有的独特的视角思维和特殊贡献。最后,石慧霞馆长总结表示,百年征程、不忘初心,在建党百年历史中,妇女运动的先辈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我们站在继往开来、开启新百年征程的起点,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继续携手努力,加快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本次对话受到了多方面肯定和关注。全国妇联副主席谭琳同志等领导在微信上点赞该活动的主题和举办形式。对话实现同步线上分享,听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向对话嘉宾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嘉宾们在现场择其要给予了回应和解答。学校办公室、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处、依法治校办公室、社科处、科技处、研究生院、校工会、校团委、校妇委会、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等单位领导参与了主会场活动。

对话结束后,邓朝晖、陈力文、赖虹凯、詹心丽等领导一起上台祝贺本场对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并为主讲嘉宾和主持人颁发本次对话的纪念牌并合影留念。

文/王之晓(2020级博士生)、潘锦涵(2020级研究生) 

图/庄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