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芙蓉湖畔对话——生育·性别·责任·公平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2-07-12   浏览次数: 304


为充分认识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好地推进“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贯彻落实,74日晚,以“生育·性别·责任·公平”为主题的第十期芙蓉湖畔对话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顺利举行。本期对话邀请相关领域的四位专家来到现场,带领听众走进性别平等的生育观,探讨生育责任与性别平等、公共政策与服务支持。本期对话由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厦门大学工会、厦门大学妇委会、厦门大学学生处、厦门大学团委联合主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工会主席、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邓朝晖,校党委原副书记陈力文、赖虹凯,原副校长、厦门大学校友会副理事长詹心丽等领导和近300名师生参加了现场活动。

四位主讲嘉宾来自四个不同专业领域,他们分别是:柏培文,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丽新,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主任常青松,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党委委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张雪芹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副教授本期对话由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蒋月主持。

对话聚焦四个具体议题:生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科学生育与生育成本;生养的社会支持与人的全面发展。嘉宾围绕这四个议题,依次进行讨论交流。

在“生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讨论中,常青松老师强调关注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等,不仅应关注生育数量,更应关注人口质量;他阐释了人口性别比的三个维度,提倡社会应关爱女性,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何丽新老师从家庭视角解读了生育对于家庭和人类传承的重要性,肯定了生育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张雪芹主任分享了作为一名产科医生的职业幸福感,谈到生育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柏培文老师阐述了生育与经济的关系,认为人口红利时代增加了社会劳动空间,促进社会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议题环节,柏培文认为,近年生育率下降受到育龄人口数、疫情、经济等因素影响,生育政策、就业方式等也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张雪芹谈到随着医疗技术进步,生育年龄的上限有所提高,生育率降低的自然障碍将有所缓解,将为想生育却存在生育困难的人群以更大的生育机会,未来应更加重视医学技术的应用发展。常青松介绍了生育意愿内涵的多维结构,认为生育意愿可分为理想的生育意愿与现实的生育意愿,强调政府角色转变,为居民和家庭提供更多更好支持生育的公共服务。何丽新认为降低婚龄可以有效促进生育,相关制度完善也能提振生育意愿。此外,家庭的实际情况也会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抉择。在“科学生育与生育成本”讨论中,何丽新谈到了生育保险的完善、女职工劳动特殊保护制度落实都会对生育意愿产生重大影响。常青松谈到了科学生养的重要性,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抗压及面临社会风险的能力;他强调男性参与生育及科学生养的重大意义。张雪芹从医学角度介绍了医院对改善、优化生育环境的积极探索,以降低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不良情绪的发生,有效促进自然分娩的成功率。柏培文解读了生育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指出当前我国家庭养育孩子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主要还是女性承担的事实,提议通过法律、制度及政策的完善缓解生育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冲突。在讨论“生养的社会支持与人的全面发展”议题中,张雪芹从医学和营养角度阐释了生养支持应包括保障生育的能力、提供有力的医疗技术、国家生养政策的支持等。柏培文认为,增加生育补贴及购房补贴、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减轻育儿成本等都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幸福感,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何丽新谈到《民法典》相关规定有利于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司法机关应依法及时裁决相关争议,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

蒋月总结表示,人口问题是社会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改革服务管理制度,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现阶段,国人的生育观念已总体转向少生优育,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调控作用明显弱化,而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应加快对相关领域和问题的深入讨论和研究,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公共政策提供参考和支撑。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性别平等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要通过财政、税收、住房、劳动就业、教育、家庭服务等多方面措施切实减轻生育养育负担,还要努力提供“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的健康服务。相信在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下,我们终将合力破解“不愿生”“生不起”“养不起”难题,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政策预设的目标任务。

本次对话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和肯定。现场听众通过书面形式向四位嘉宾提出了许多问题,嘉宾们给予了专业的回应和解答。学校办公室、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处、依法治校办公室、社科处、科技处、研究生院、校工会、校团委、校妇委会、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等单位领导到场参与了活动。

对话结束后,邓朝晖、陈力文、赖虹凯、詹心丽一起上台祝贺本场对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主持人和主讲嘉宾颁发本次对话纪念牌并合影留念。


/法学院研究生 王之晓、林雨欣

/庄 华

4